龙虎网讯 南京素有“虎踞龙盘(又作蟠)”之称。“龙盘虎踞”这一词最早出自哪里?记者分别请教了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艺乙、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调研员周建国,他们都认为,虽然“龙盘虎踞”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但并非用来形容南京,其实诸葛亮才是真正说南京“龙盘虎踞”的第一人,他的原话是“钟山龙盘,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
■来源
是“风水大师”诸葛亮说的
关于南京有“龙盘虎踞的王气”之说,历史上最著名的传说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金陵。陪同左右的方士常生、仙导对秦始皇说:“金陵乃龙脉地势,若不采取对策,五百年后会有天子坐镇!”而对策就是:“方山地处金陵东南,其顶部平坦如官印,人称天印山。天印,自然是上天赏赐的官印,决定了此地的王气兴衰和吉祥命运。断了方山龙脉,就是阻隔了金陵的王气。再引淮水贯穿金陵,通达长江,让这条秦淮河冲尽王气,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秦始皇立即命人照办。
然而,这毕竟是传说,缺乏科学依据,后来遭到质疑。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调研员周建国对此说法完全持否定观点,“秦始皇肯定没说过‘龙盘虎踞’这句话,而且,秦始皇斩断龙脉之说也很可能是假的。”他说,2010年出版的南京地方历史长卷《金陵全书》之《建康实录》,书中记载:“秦淮二源合自方山埭,西注大江,分别屈曲,不类人功,疑非秦皇所开”。
周建国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发现,“龙盘虎踞、帝王之宅”实际是在三国东吴才出现,这个人是诸葛亮。此说见于《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此后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又加上刘备的建议,将都城从武昌迁到南京。南京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东吴就此诞生。
周建国说,诸葛亮是看风水的高手,南京地势险要,四周是山,北高南低,易守不易攻。西边有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矶。从西南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四望山、卢龙山、幕府山,东北有宁镇山脉的最高峰钟山,北边有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南边有长命洲、张公洲、白鹭等沙洲形成夹江,这些天然屏障拱卫着南京,使统治者都看中这块宝地。虽然也有专家怀疑这种说法,但他认为这种说法是可信的。
■谬误
汉朝有“龙盘”不是指南京
搜索百度,记者发现,百度百科中说“龙盘虎踞”的出处是汉·刘胜《文本赋》,原文是“条枝摧折,既剥且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龙盘虎踞”亦作“龙蟠虎踞”、“虎踞龙盘”。龙,亦为河。虎,亦为山。盘,意为曲折环绕;踞,意为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此成语的意思是大河如龙,群山似虎,形容山河壮丽,地势雄伟险要。这一说法对吗?
“尽管现在无法考证刘胜形容的究竟是哪里,但是肯定不是南京。”徐艺乙很肯定地说。周建国也表示,汉朝这本书的名字应该叫《文末赋》,而非《文本赋》,在汉朝,“龙盘虎踞”还没与南京扯上任何关系。他又翻阅资料求证,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龙盘虎踞”是诸葛亮“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的说法,都是受诸葛亮的影响。
周建国说,到了唐代,诸葛亮“龙盘虎踞”这一说的影响力被诗仙李白再次发扬光大。他在《永王东巡歌》中慷慨激昂地写道:“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可见,“龙盘虎踞”一词那时候已为人们认同。此后历代都有诗人以“龙盘虎踞”来形容南京。
■传承
“龙盘虎踞”成南京代名词
诸葛亮的这一说法在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再次出现,不过演绎成了“虎踞龙盘今胜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南京是有龙脉的,徐艺乙说:“龙头是东北走向的紫金山,龙脖子位于太平门,龙身子由富贵山向西,沿城墙至九华山、鸡鸣寺,再延伸至傅厚岗、鼓楼,进入五台山,龙尾巴则在冶山道院。”而“虎踞”,也有迹可循。“虎头的位置在阅江楼,挹江门、八字山是虎身子,清凉山、马鞍山是虎的后腰和屁股。”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南京“龙盘虎踞”之说在国际、国内的认同度都相当高,今天南京的城东西两条主干道也因此而命名为龙蟠路、虎踞路。而“龙盘虎踞”这个成语也被用来特指南京,俨然成了南京这个城市的代名词。 本报记者 徐 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