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世界杯官方网站> 白點症病毒

白點症病毒

白點症病毒

病毒分類

(未分级):

病毒 Virus

域: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界: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门: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纲:

納爾達病毒綱 Naldaviricetes

目: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科:

线头病毒科 Nimaviridae

属:

白点症病毒属 Whispovirus

白點病毒症候群(英語:White spot syndrome,簡稱WSS),是存在於對蝦科物種的一種白點症病毒(英語: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簡稱WSSV)感染。此病毒只存在於蝦類,但是由於病毒的毒性跟高傳染性,所以很快就會把大量的蝦群殺死。此病毒對蝦場經濟上和繁殖上有很大的影響,全世界多處均有海蝦養殖場都受到此病毒的影響,在數天內所有養殖的蝦都死光。

白點症病毒是這類病毒的唯一一種(所以也是這個屬的模式種),亦是线头病毒科(Nimaviridae)唯一一個屬[1]。這些病毒以多種甲殼類動物為宿主[2][3],與其他棒狀病毒合稱為「白點症棒狀病毒複合體」(whitespot syndrome baculovirus complex)[4][5]。

歷史[编辑]

此病毒最早是在臺灣的蝦場裡所發現的,發現時間為1992年[6]。於1993年時,在中國大陆也發現了此病毒,造成蝦群的損失[7],導致當地養蝦業近乎崩潰。緊接着同一年亦在日本及朝鮮半島爆發;1994年於泰国、印度及马来西亚爆發。及至1996年,整個东亚 和南亚均受到嚴重影響。1995年末期,美國也發現了此病毒,然後1998年亦擴散至中美洲和南美洲、1999年蔓延至墨西哥。2000年在菲律宾出現,2011年在沙特阿拉伯出現。這時,除了澳洲以外的地方都找的到此病毒的蹤跡。直到2016年11月,澳洲昆士兰的虾养殖场也首次发现该病毒[8][9],成為最後一個免受病毒感染的蝦養殖地區。

治療[编辑]

目前並未有任何方法可治療。

防範[编辑]

此章節需要提供更多來源,否則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17年2月1日)

為防範病毒爆發,可以對蝦的養殖場進行大規模严格的卫生消毒,调节水温,以及用植物抗病毒抽提物。[10]對於未受感染的蝦苗,使之遠離環境壓力、再加上非常程度的保護,是防止病毒污染的有效管理手段。

參考文獻[编辑]

^ Wang, HC; Hirono, I; Maningas, MBB; Somboonwiwat, K; Stentiford, G; ICTV Report, Consortium. ICTV Virus Taxonomy Profile: Nimaviridae.. The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2019-07, 100 (7): 1053–1054. PMID 30924764. doi:10.1099/jgv.0.001248 (英语).

^ ICTV Report Nimaviridae.

^ Viral Zone. ExPASy. [15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6).

^ Non-Native Species Summaries: Whitespot Syndrome Baculovirus complex (WSBV). Gulf States Marine Fisheries Commission. 2003 [2005-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18) (英语).

^ Lightner, D. V. A handbook of shrimp pathology and diagnostic procedures for diseases of cultured penaeid shrimp.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Baton Rouge, Louisiana, USA. 1996.

^ Chen, S. N. Current status of shrimp aquaculture in Taiwan.. C. L. Browdy; J. S. Hopkins (编). Swimming through troubled water. Proceedings of the special session on shrimp farming. Aquaculture ’95.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Baton Rouge, Louisiana, USA. 1995: 29–34 (英语).

^ Huang, J.; X. L. Song; J. Yu & C. H. Yang. Baculoviral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study on the pathogen and pathology of the explosive epidemic disease of shrimp.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1995, 16: 1–10 (英语).

^ White spot virus discovery in Queensland prawns prompts imported uncooked produce ban [白點症病毒於昆士蘭的明蝦發現,提醒禁止入口未經煮熟的產物]. ABC. [2017-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英语).

^ White Spot Detected on Queensland Prawn Farm. The Fish Site. December 2, 2016 [2016-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3).

^ 玛丽莲·鲁辛克(Marilyn J. Roossinck),《病毒博物馆

》,2020年(ISBN 9787301312902)

外部連結[编辑]

ICTV Report: Nimaviridae

Viralzone: Nimavirida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病毒分类)DNAI: 双链DNA病毒有尾噬菌體目 Caudovirales

肌尾噬菌體科 Myoviridae

短尾噬菌體科 Podoviridae

長尾噬菌體科 Siphoviridae

疱疹病毒目 Herpesvirales

异疱疹病毒科 Alloherpesviridae

疱疹病毒科 Herpesviridae

軟體動物皰疹病毒科 Malacoherpesviridae

線狀病毒目 Ligamenvirales

脂毛噬菌體科 Lipothrixviridae

古噬菌體科 Rudiviridae

未分类核质巨DNA病毒 NLCDV

非洲豬瘟病毒科 Asfarviridae

虹彩病毒科 Iridoviridae

Marseilleviridae(英语:Marseilleviridae)

擬菌病毒科 Mimiviridae

藻類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 Phycodnaviridae

痘病毒科 Poxviridae

无套膜

腺病毒科 Adenoviridae

乳頭瘤病毒科 Papillomaviridae

乳頭多瘤空泡病毒 Papovaviridae(套膜已退化)

多瘤病毒科 Polyomaviridae

未分类

Ampullaviridae(英语:Ampullaviridae)

囊泡病毒科 Ascoviridae

棒狀病毒科 Baculoviridae

Bicaudaviridae(英语:Bicaudaviridae)

棒状病毒属 Clavaviridae

覆蓋噬菌體科 Corticoviridae

微小紡錘形噬菌體科 Fuselloviridae

Globuloviridae(英语:Globuloviridae)

滴狀病毒科 Guttaviridae

Hytrosaviridae(英语:Hytrosaviridae)

白點症病毒 Nimaviridae

Nudivirus(英语:Nudivirus)

芽生噬菌體科 Plasmaviridae

復層噬菌體科 Tectiviridae

Turriviridae(英语:Turriviridae)

II: 单链DNA病毒

指環病毒科 Anelloviridae

虹彩病毒科 Bacillariodnaviridae

圓環病毒科 Circoviridae

雙子病毒科 Geminiviridae

絲狀噬菌體科 Inoviridae

微小噬菌体科 Microviridae

矮化病毒科 Nanoviridae

细小病毒科 Parvoviridae

Spiraviridae(英语:Spiraviridae)

RNAIII: 双链RNA病毒

混合病毒科 Amalgaviridae

雙核糖核酸病毒科 Birnaviridae

金色病毒科 Chrysoviridae

囊狀噬菌體科 Cystoviridae

低毒性病毒科 Hypoviridae

分體病毒科 Partitiviridae

呼腸孤病毒科 Reoviridae

整體病毒科 Totiviridae

IV: 正义单链RNA病毒網巢病毒目 Nidovirales

動脈炎病毒科 Arteriviridae

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idae

Roniviridae(英语:Roniviridae)

微小核糖病毒目 Picornavirales

双順反子病毒科 Dicistroviridae

Iflaviridae(英语:Iflaviridae)

海洋RNA病毒科 Marnaviridae

微小核糖体核酸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伴生豇豆花葉病毒科 Secoviridae

蕪菁黃花葉病毒目 Tymovirales

阿尔法线形病毒科 Alphaflexiviridae

乙型线状病毒科 Betaflexiviridae

丙型線形病毒科 Gammaflexiviridae

蕪菁發黃鑲嵌病毒科 Tymoviridae

未分类

星狀病毒科 Astroviridae

桿菌狀核糖核酸病毒科 Barnaviridae

甜菜壞死黃脈病毒屬 Benyviridae

雀麥花葉病毒科 Bromoviridae

杯狀病毒科 Caliciviridae

修道院病毒科 Closteroviridae

豇豆花叶病毒科 Comoviridae

黄病毒科 Flaviviridae

彎曲病毒科 Flexiviridae

光滑病毒科 Leviviridae

黃症病毒科 Luteoviridae

裸露RNA病毒 Narnaviridae

野田病毒科 Nodaviridae

馬鈴薯Y病毒科 Potyviridae

隨伴病毒科 Sequiviridae

四病毒科 Tetraviridae

披盖病毒科 Togaviridae

番茄叢矮病毒科 Tombusviridae

V: 反义单链RNA病毒單股反鏈病毒目 Mononegavirales

玻那病毒科 Bornavirus

絲狀病毒科 Filoviridae

Nyamiviridae(英语:Nyamiviridae)

副黏液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

炮彈病毒科 Rhabdoviridae

未分类

沙狀病毒科 Arenaviridae

本雅病毒科 Bunyaviridae

正黏液病毒科 Orthomyxoviridae

逆转录病毒VI: RNA逆转录病毒

轉座病毒科 Metaviridae

假病毒科 Pseudoviridae

逆转录病毒科 Retroviridae

VII: DNA逆轉錄病毒

花椰菜病毒科 Caulimoviridae

肝病毒科 Hepadnaviridae

医学导航: 病毒病

病毒(蛋白质)/分类

cutn/syst(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人名体征

药物(抗DNA, 抗RNA, 抗逆转录, 疫苗)

分類單元識別碼

维基数据: Q3143049

維基物種: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CoL: 5BY73

EoL: 8035

IRMNG: 11461214

ISC: 59574

NCBI: 342409

OBIS: 816340

WoRMS: 81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