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10世界杯> 真(眞):文字溯源,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康熙字典,字形

真(眞):文字溯源,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康熙字典,字形

真(拼音:zhēn)是漢語常用字,初文見於西周金文。“真”的構型和本義暫不明,基本義是本質、本性,引申為真實,又指明確清楚。“真”用作副詞時,表示實在、的確。“真”也指真書,即楷書。道家稱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為真人。“真”也指人或事物的原樣、本樣。

(基本信息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中文名:真拼音:zhēn注音:ㄓㄣ平水韻部:上平聲·十一真 部首:十、目筆畫數:2+8,5+5倉頡碼:JBMC五筆:FHWU異體字:眞、𡙊、𠤛造字法:會意字(存疑)結構:合體字,上下結構統一碼:CJK統一漢字-771F鄭碼:EDLO四角碼:40801字級:一級(1832)

文字溯源,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韻書集成,

文字溯源字形演變流程圖“真”的構型和本義尚無定論。許慎《說文解字》認為上部是一個人,中間是“目”字,表示眼睛,下面的“一”字和“八”合併表示仙人登天乘坐的器具。合起來表示一個得道升天的人。不過多數學者不認同許慎的解說,認為他是從小篆字形望文生義的。有一種說法認為“真”是由“貞”衍化而來的。“貞”“真”古本同音,於是借了金文(圖1,“季真鬲”)的“貞”作為“真”。這個“季真鬲”的金文,和“貞”字的金文,完全一樣。金文上面是“卜”字,下面是“鼎”字。“鼎”字是炊具,代表火。用火烤龜甲占卜凶吉,以示真偽。或以為金文上部是“匕”字,會人持匕取食美味之意。也有人認為初文初文(圖1)下部是“貝”和“丁”,上部是顛越之“顛”的表意字,後“貝”下“丁”漸訛為“丌”,“貝”“丌”又漸訛為“鼎”。下從“貝”“丁”,上從顛越之“顛”的表意字,後“貝”下“丁”漸訛為“丌”,“貝” “丌”又漸訛為“鼎”。到了春秋時代,字的形體已開始訛變為圖4的形體。小篆(圖6)上部明顯變為“匕”字形,把鼎身訛變為“目”,鼎腳也全走樣了。在這訛變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變為圖7、8的漢隸和楷書。隸變的字形本寫作“眞”,上部是匕,中間是目,第八筆是豎折。俗體作“真”,上部是十,第八筆是橫。如今規範化用“真”這一字形。詳細釋義讀音語法屬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zhēn名詞〈文言〉未經人為的東西。指本原、本性等。《莊子·秋水》:“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漢書·楊王孫傳》:“欲裸葬,以反吾真。”返璞歸真道家探究與追求的自然之道。悟真;修真道家稱“修仙得道”或“成仙”的人。魏野《尋隱者不遇》詩:“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花老。”洪升《長生殿·重圓》:“群真既集,桂宴宜張。”真人〈文言〉身。body《莊子·山木》:“見利而忘其真。”《淮南子·本經訓》:“神明藏於無形,精神反於至真。”人的肖像;事物的本樣。portrait范攄《雲溪友議》卷上:“楚材得妻真及詩范。”寫真;傳真;失真古代試職期滿後授予的正職。《漢書·張敞傳》:“守太原太守,滿歲為真。”真書,漢字楷書的別稱。《南史·王彬傳》:“三真六草,為天下寶。”孫過庭《書譜》:“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Zhēn)古州名。《新唐書·地理志六》:“廣德元年設吐蕃,其後松、…真、…等為行州。”(Zhēn)姓氏用字。形容詞符合客觀事實的(跟“假”“偽”相對)。real;truegenuine《老子》:“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蒲松齡《聊齋志異·小翠》:“其儀采服從與女偽裝無少殊別,王給諫亦誤為真。”真實;真事;真心誠意;千真萬確〈文言〉精誠;誠心實意。sincerlly《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文子·精誠》:“夫抱真效誠者,感動天地,神逾方外。”〈文言〉正(與“副”“邪”相對)。right《漢書·河間獻王德傳》:“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真書清楚;真切。clearly;unmistakabl魯迅《朝花夕拾·瑣記》:“也許是礦路學堂,已經有些記不真。”真切副詞表示對情況或事物的確認(兼表感嘆情態)。really;truly;indeed《荀子·非十二子》:“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巴金《寒夜》三十:“夜真冷啊!”以上參考資料:古籍釋義說文解字【卷八】【𠤎部】側鄰切(zhēn)真①,仙人變形而登天也。從𠤎,從目,從𠃊;𠃊音隱;八,所乘載也②。𠤛,古文真。【注釋】①真:徐灝《說文段注箋》:“真者,猶不過為淳一不雜之偁。”“自《莊》、《列》始有真人之名,始有長生不死而登雲天之說。”②“從𠤎(huà)”句:徐鍇《說文解字系傳》:“𠤎者,化也。”“𠃊,隱也。”按:目表示仙人。匕、目、𠃊(yǐn)、八,表示仙人變化,乘風雲升天隱去之意。乘載:同義連用。載:乘坐。說文解字注仙人變形而登天也。註:此真之本義也。經典但言誠實,無言真實者。諸子百家乃有真字耳,然其字古矣。古文作𠤛,非倉頡以前已有真人乎。引伸為真誠,凡稹、鎮、瞋、謓、䐜、填、窴、闐、嗔、滇、鬒、瑱、?、慎字皆以真為聲,多取充實之意。其顛、槙字以頂為義者,亦充實上𦫵(升)之意也。慎字今訓謹,古則訓誠。《小雅》慎爾優遊,予慎無罪傳皆云:誠也。又慎爾言也,《大雅》考慎其相箋皆云:誠也。慎訓誠者,其字從真。人必誠而後敬,不誠未有能敬者也。敬者慎之弟二義,誠者慎之弟一義。學者沿其流而不溯其原矣,故若《詩傳》,箋所說諸慎字,謂即真之假借字可也。從匕目𠃊。註:變形故從匕目。獨言目者,道書雲養生之道,耳目為先,耳目為尋真之梯級。韋昭云:偓佺方眼。𠃊,匿也,讀若隱。仙人能隱形也。﹝⿰丨丨﹞註:謂篆體之下也。所㠯(以)乗(乘)載之。註:﹝⿰丨丨﹞者,﹝⿱一八﹞之省,下基也。抱朴子曰:乘蹻可以周流天下。蹻道有三:一曰龍蹻,二曰氣蹻,三曰鹿盧蹻。蹻去喬切,真從四字會意。側鄰切。十二部。古文真。註:汗簡作𠤛。廣韻職鄰切,平真章 ‖真聲真1部眞,眞偽也。又姓,《風俗通》云:“漢有太尉長史眞祐。”俗作真。職鄰切。十六。【校釋】職鄰切,原作“側鄰切”,“側”為莊母字,與本小韻語音地位不符,卷首韻目作“職鄰切”,《切三》及《王三》亦作“職鄰切”,今據改。康熙字典【午集中】【目部】 眞·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5古文:𡙊《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竝軫平聲。《說文》:仙人變形而登天也。司馬子《坐忘樞翼篇》:鍊形為氣,名曰眞人。又《玉篇》:不虛假也。《韻會》:實也。偽之反也。《正韻》:神也,淳也,精也,正也。《莊子·漁父篇》:眞者,精誠之至也。《前漢·宣帝詔》:使眞偽毋相亂。《後漢·馬援傳》:帝王自有眞也。

又《南齊書·顧歡傳》:佛號正眞,眞會無生。天隱子《神解篇》:本一性而言,謂之眞如。又《舊唐書·明皇紀》:莊子、文子、列子、庚桑子所著書,改為眞經。又天曰眞宰。《莊子·齊物論》:若有眞宰,而特不得朕。又天眞,天乙,始生之眞元也。《黃帝素問》:有上古天眞論。又畫像曰寫眞。張君房《麗情集》:蒲女崔徽寫眞,寄裴敬中。又星名。《晉書·天文志》:京房《風角集·星章》:妖星,一曰眞若。歲星所生也。又茶名。《博物志》:飲眞茶,令人少眠。任昉云:眞,香茗,出巴東。又香名。洪芻《香譜》:降眞香,生南海諸山。又金名。《本草·釋名》:陶弘景曰:仙方名金為太眞。又玉名。《抱朴子·仙藥篇》:玄眞者,玉之別名也。又州名。漢廣陵地,宋置眞州。又四川化外,唐置眞州。又姓。漢長史眞祐,宋學士眞德秀。又複姓。唐將軍眞郭待封。又《南齊書·魏虜傳》:北魏呼官吏為眞,如直眞,烏矮眞之類。又葉之然切,音旃。陸雲《陸常侍誄》:於惟君德,齊聖廣淵。群彥景附,漸化濯眞。《六書正譌》:人受氣以生,目最先,神之所聚,無非實也。故從目從匕。匕,化也。從兀,氣之狀也。會意。孫季昭曰:六經之中無眞字。𠤛,古文眞。【午集中】【目部】 真·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5同眞。俗字。《說文解字》書影《說文解字注》書影《康熙字典》書影《說文解字》書影《說文解字注》書影《康熙字典》書影字形書法字形對比字形對比(楷體)書寫提示筆順動畫演示【筆順】①一(橫)②丨(豎)③丨(豎)④㇕(橫折)⑤一(橫)⑥一(橫)⑦一(橫)⑧一(橫)⑨ノ(撇)⑩丶(點)【寫法】❶“十”窄“具”寬;“十”居上居中,豎起筆豎中線。❷“具”,框內第二橫在橫中線;長橫在橫中線下方,托上蓋下;撇、點分列豎中線左右。書法欣賞以上參考資料:韻書集成小韻韻攝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廣韻真臻平聲上平十七真莊(章)開口呼三等全清側(職)鄰切tɕjen集韻真臻平聲上平十七真章開口呼三等全清之人切ʨien中原音韻真陰平真文照齊齒呼全清tʂiən中州音韻平聲真文遮人切洪武正韻真平聲八真照陟全清之人切tʃiən分韻撮要真陰平第八賓稟嬪畢照以上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