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白日马英九:或者说明清的古人就不在意了。完全不在意的话,铳字就没必要出现了啊……
Aurelius:按照古代文人的尿性,那可是马匹颜色不同都得生造个字出来描述。
莫德里德:不是明朝人发明的吧,元代铜火铳……
青天白日马英九:我没说明朝人发明,我说明朝人清朝人不在意。但是明清以前肯定是在意的,所以才发明了铳字。
莫德里德:铳字啊,人家本意不是金属火器,就是金属管子啊。
茗夜雨:铳,斧穿也。——《集韵》,不是指全体金属管子,而是专门指插斧头把那玩意。
青天白日马英九:对啊,这不就绕回来了么?枪字的本意肯定不是金属管子啊。
深海鱼类:不过最早的火能枪是长杆上一个小枪,更像是传统枪头的延伸,叫枪似乎没毛病。
NuteGunray:把“铳”改称“枪”大概是在清朝末期,记得有篇论文提到过说是在八国联军还是英法侵华时期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民团没有欧式步枪,为了鼓舞士气就宣传称“洋枪”没什么可怕的,大刀可破。也就是先有“洋枪”后有“步枪”。
“火枪”是再往前个几百年大概宋代刚有火器时的称呼,后来为了与木制长枪、铁制长戟等金属冷兵器做区分,造出个“铳”字来。
现在的话就 “约定俗成,即大家已经习惯的东西,即便不是那么正确,也不要标新立异。”
水区女王季继慈:最早的火器就是火枪,枪上绑纵火装置。
苟且偷生林登万:槍和鎗,熗的区别?
张二小:最早就是枪吧,突火枪。
robinhud:最早是突火枪,木字旁的。后来长矛怎么也改叫枪了呢?
张二小:宋代以后,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sirkem:这种词义转换有时候就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比如做镬解的锅……
Solarius:清朝改用枪字,从时间点看也许是因为刺刀的普及,看到洋人放几排枪以后上来刺刀冲锋,觉得洋人拿的是能发射的子弹的短枪。
merjan:不会在晚清那么晚,至少康熙时代就有“蟠肠鸟枪”的说法了,这东西从来没被称“铳”,虽然同时代也有一些火器被称作“铳”。
“蟠肠鸟枪”应该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西洋枪仿制品。铳变为枪应该就是从鸟铳,鸟枪开始。
看到一篇相关的文章,把和主贴无关炮的部分删掉,我觉得他对明清时代“铳”如何变成“枪”,还是没说明白,结论有点一厢情愿。
NuteGunray:你的截图有些内容说到点子上了,长的叫“枪”,短的叫“铳”,所以口语一般的说法就是“手铳”“火枪”。但我看的那篇论文不是历史类的,对朝代的分析内容不多,主旨是讲文盲和口语习俗,当时说的知识点局限在“洋枪”“步枪”和“火铳”的发展差异上。要说观点结论的话我是认为古代火器的称呼变迁就是你这截图里说的,但在现代步枪概念上的长管火器称呼这方面还是清末。具体时间是以来复枪这种线膛步枪传播到中国的时间为准。毕竟再往前的火器枪械都是滑膛、枪口装弹的玩法。
merjan:用长短来区分这个是可能是对的,我觉得问题在于没有搞清楚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那文章的作者认为是明清,但是我不确定明朝是不是有鸟枪这种说法,明朝常见的资料都称鸟铳。而明朝鸟铳的由来也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观点是,明朝的鸟铳来着仿造日本火绳枪。
必须说明,日本火绳枪真的不叫铳,玩过太阁系列的人,都知道这东西应该叫铁炮,不知道日本什么时代用铳取代铁炮的。
阅读原文,了解详情,请登录北朝论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