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世界杯收视率> 该让国人“骄傲”的比亚迪,为何还是被人贬低

该让国人“骄傲”的比亚迪,为何还是被人贬低

导读:2023年比亚迪以180万辆销量卫冕国内车企销冠,这是自主品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超越了合资车企。

为什么说是真正意义上?

以绝对数量碾压了合资车企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2023年1-3月份厂商零售销量排名,比亚迪一共卖了1804624辆,市场份额达到了8.8%,可以说是国内每卖掉十辆汽车,就有一辆是比亚迪,比排名第二的一汽大众多卖了2.4万辆有余。这是一汽大众第一次在国内车企销量排名中跌落销冠的宝座。比亚迪的年终销量更是比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加起来的销量还要高。这个成绩可以说是自主品牌的“绝对巅峰”,不说以后,至少从现在看来这还是独一份。

而有这个成绩,比亚迪宋PLUS、汉和秦PLUS发挥了新的的作用,比亚迪宋PLUS在2023年卖了454983辆,以绝对优势占据了SUV销量榜第一位,比排名第二的特斯拉MODel Y多卖了15万辆。而这个成绩更是比本田CR-V(213935辆)、丰田荣放(165278辆)和日产奇骏(27715辆)的三款旗舰SUV销量之和还要高,打破了以合资车为主导的尴尬局面。比亚迪汉以272419辆登上了中大型轿车销量宝座,是20万以上轿车的“无冕之王”。比亚迪秦PLUS卖了308277辆。也是2023年度轿车销量前十里面,真正意义上的两款自主品牌。

以单车价格碾压了一众合资车企

以前国产车给人的感觉就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而到了2023年,比亚迪的单车均价超过了除别克以外的所有非豪华品牌,而别克只不过是因为商务车型别克GL8销量好拉高了单车均价。根据2023年3月平均批发价格比亚迪是17.6万。远远高于上汽大众的15.8万和一汽丰田的15.2万。

从2023年比亚迪的整个销售车型来看,几乎已经看不到低于十万的车型,其中比亚迪汉、唐和海豹的单车售价都是高于20万以上,虽然整体车型价格较高,但是架不住国内消费者的热情,依旧“一车难求”,不管是十万或者是二十万区间的车型都是各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用网友的话说:“以前没钱买比亚迪,现在没钱买比亚迪”。

另外比亚迪旗下的腾势品牌,腾势D9更是以单车超42万的高售价,经常蝉联MPV销量销量榜前三名。虽然今年比亚迪将要发布一款小型SUV比亚迪海鸥,起售价在6万元左右,可能会拉低比亚迪的单车均价。不过比亚迪同时发布了自家的高端品牌“仰望”,根据网上的数据来看,仰望旗下的两款车型仰望U8和仰望U9售价超过百万,大概率在今年比亚迪的单车均价还会继续提升。

如果说国产车之前的销量靠的是价格,那比亚迪无疑是靠技术靠口碑,价格提升的只能是销量,而口碑提升的无疑是品牌力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而国产车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无疑让国人信心倍增,原来国产车也能超越合资车,更能让买了比亚迪的消费者骄傲。

还是有人看不起比亚迪

尽管如此,网上比亚迪的口碑还是褒贬不一,有人觉得现在的比亚迪不错,是“国货之光”,是自主品牌车企超越合资品牌的契机,不过也有人看不起比亚迪,有网友称:“汉唐这车质量比奥拓还垃圾,而且价格有点贵”。

也有网友觉得比亚迪有这个销量,只是因为买比亚迪的都是网约车。

“把网约车的营运车辆去掉再比比看,或者你问下保险公司上险的数据就知道了”。

“比亚迪的销量主要还是秦等便宜车,性价比确实高,20多万的都是卖给不懂车的人,主要人家策划做的好啊。”

不过也有网友比较客观

“其实和小米行业差不多道理,国人只看销量,小米销量也高,可是利润加起来还不如果子零头,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比亚迪的车型多销量高,可是总利润还没有特斯拉的两款车型高,没有对比意义。”

比亚迪为什么销量好,还是被贬低?

我觉得是多方面的因素,有些确实有真实依据,而有些则是“空穴来风”。

名字不好听

比亚迪,车标是BYD,不管是品牌名还是车标,确实是被大家诟病的原因之一,比亚迪这三个字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其实“王传福”在一期访谈节目中直言道:

“深圳的企业很多,起两个字的名字的话不容易通过,于是又想起五个字的名字,最后一查全都有了,那就只能取三个字。”“比亚迪”这种名字就比较怪,但是比较怪也有好处,就是容易通过。”比亚迪在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意义,就是为了容易通过企业名称的注册。此外,王传福还表示,“当时创业艰难,能不能活下去还不知道,先成立下来通过注册再说”。

我也查了一下比亚迪早期的商标注册,除了YD,还申请过亚迪天使、亚迪飞豹、亚迪龙等拉轰的名字,不过当时都没被通过,最终采用了比亚迪这个商标,如果王传福知道比亚迪现在势头这么火,肯定会后悔起名太随意了些。

而“BYD”这个车标在某些时刻可能会被误解,也一度被网友冷嘲热讽,其实也不只是比亚迪,在国内被车标影响销量的还有雪佛兰,雪佛兰的车标Logo是抽象化的蝴蝶领结,象征着大气和风度,但是在国内一度被人说成“姨妈巾”。

早期国产车的名声不好听

早期的自主品牌没有技术、研发能力相对也差,生产出来的汽车都是通过逆向研发合资品牌的汽车打造出来的,在品质的把控方面也很粗糙,所以汽车的质量很不好。很多第1批购买国产车的车主都觉得自己要被坑了,经常会吐槽国产车“价格低,质量差”。

在很多人的心里,价格和质量是成正比的,同样的东西,价格便宜的质量肯定不如价格贵的。国产车的价格比合资品牌的价格便宜,但给的配置又很高,很多人就觉得国产车的质量肯定不好,好的话怎么可能卖这么便宜?

其实这里也能理解,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那就是早期自主品牌连车标和外观设计都是抄袭和仿造,现在有些车标还是让人傻傻分不清,比如长安和讴歌、奇瑞和英菲尼迪等等。而国内众多的车企和品牌没有经过历史沉淀,让消费者有不认同感。

说到最后

想当初,为了提振我们的汽车行业发展,我们引进了外资车企来我们成立合资企业,从而提升了我们的汽车制造行业在过去的20多年间,合资车一直占据着国人买车的首选地位,因为合资带来的往往是品质,可靠,安全等等各方面,而当时的国产车往往代表着抄袭质量不合格,粗制滥造等等等等。

但是,在20年后的今天,国产汽车已经悄悄崛起。价格越来越下探,品质做的越来越好,内饰越来越豪华!如果在用老眼光去看待自主品牌或许“有失偏颇”了,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