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膜不良的分類、種類和原因
「鍍膜」常用於各種形狀、素材(金屬、塑膠、陶瓷等)的表面處理。通過覆蓋必要的膜厚,不僅裝飾, 還可賦予材料耐磨損性、耐腐蝕性、耐熱性、耐藥品性、導電性、潤滑性、接著性等各種功能。但是各製程中發生的鍍膜不良,和材料、產品品質與特性有很大的關係。以金屬皮膜為材料的鍍膜中,代表性的鍍膜不良可分為3大類,相應的不良現象與原因如下。
密著不良:「起皮」「膨潤」
因為各種因素導致鍍膜和底層表面的結合力下降,鍍膜無法密著的現象。即使鍍膜處理後看不到密著不良,但在後續的彎曲加工時,因底層和鍍膜皮膜彈性不同,有時會出現「膨潤」或「起皮」的現象。
異物附著不良:「粗粒(粗糙)」
濕式鍍膜中,鍍膜表面有小突起的現象。原因是鍍膜浴中的固體浮遊物(金屬粒)進入鍍膜層。
未析出:「斑點」「不均」、「細孔」「針孔」
大多數外觀上的「光澤不均」或「斑點」,都來自鍍膜表面局部的「白霧」,或因環境等導致鍍膜面喪失原本色調的「變色」。這些現象的原因,都來自素材表面粗糙度不均或脫脂不足、成型製程中的不均等。
左:細孔 右:針孔(A.鍍膜皮膜 B.素材)
「細孔」「微孔」都是鍍膜皮膜表面的凹狀缺陷。因析出不良,未到達素材表面,可宏觀確認的孔是「細孔」,到達基礎或底層的細孔是「微孔」。後者也是鍍膜皮膜「膨潤」或素材「腐蝕」等2次性不良、缺陷的原因。要正確掌握這些不良原因,除了2D照片,還必須有高度(膜厚或孔深)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