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furuncles 或 boils)是毛囊深部和周圍組織的化膿性炎症。主要病原體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現為紅色、疼痛的腫塊,結節中心有膿液,看上去有點像是長得很快的粉刺。
數個癤彙集、融合在一起,可形成癰(carbuncles)。癰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面板深部感染,多發於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男性。
癤好發於頭面部、頸部和臀部。如果發生在上脣和鼻翼“三角區”(從鼻根到兩口角的區域)等部位,可能引起嚴重繼發感染。
通常無需就醫可自行痊癒,熱敷可加速好轉。如果症狀嚴重或長期未見好轉,可通過抗生素、外用藥膏治療;或手術切開引流。如果明確了發病誘因,還要針對病因治療。不要自行擠破或挑破膿頭,以免發生嚴重感染。發生在面部“三角區”的癤尤其不能擠。
預防關鍵在於講究衛生,勤洗手、勤洗澡,重視護理面板傷口。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也有助於預防。
癤子一般會在 2 天~3 周內自行脫落,排出膿液,不留疤痕。如果多日未見好轉或病情加重,則需治療。醫生一般肉眼即可識別。如果反覆發作或同時出現多處病灶,醫生會做進一步的檢查。
何時應就醫?長在面部、鼻孔、上嘴脣、脊柱、肛門周圍。如果長在這些部位,有時候可誘發嚴重的併發症。
癤子逐漸變大,摸上去又軟又彈。這種癤可能不會自行漲破並癒合。疼痛劇烈、周圍紅腫,或者形成紅色條紋。個頭有乒乓球大小。兩週之內仍未痊癒。發燒,並感覺全身不適。同時患有糖尿病,或免疫力較差。醫生如何診斷癤?醫生通過肉眼觀察就能鑑別癤和癰。
如果癤子或癰總是復發,或者治療無效;如果患者因糖尿病而免疫力較弱,或正在接受癌症化療,醫生可能會給患者查血,或通過面板拭子(從癤子裡取一點膿液)做進一步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癤子長在什麼部位?什麼時候發現的?最近面板、鼻子有破口嗎?怎麼受傷的?有發燒、疲勞的感覺嗎?有糖尿病嗎?有沒有別的慢性病?平時酗酒嗎?經常熬夜嗎?有貧血、營養不良嗎?正在服用哪些藥?服用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嗎?自己做過哪些處理?患者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需要做哪些檢查?要吃哪些藥?醫保報銷嗎?怎麼治療?哪種方法最適合我?能治好嗎?會復發嗎?如果復發了怎麼治?會留疤嗎?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傳染嗎?治療期間需要注意什麼?生活中應注意什麼?千萬不要用手擠壓、或用針頭挑破癤子或癰,防止感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面板。可用一條專用的溼毛巾熱敷,每次 10~20 分鐘,每天 3~4 次。熱量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加快痊癒,緩解疼痛。癤頭破裂後,用碘伏對創面進行消毒,蓋上無菌紗布,隨後徹底洗淨雙手。毛巾和浴巾專用。如何治療?絕大多數癤不需要藥物治療,就會逐漸好轉。
如果病情較重、疼痛劇烈,可以使用以下藥物:
外用藥膏。沒有化膿時,可塗抹魚石脂軟膏、碘酊、莫匹羅星軟膏等。非處方止痛藥。如撲熱息痛或布洛芬。抗生素。如果發展到癰、蜂窩織炎,或者發燒、嚴重身體不適,可以使用如青黴素類、頭孢類等抗生素。醫生會根據藥敏試驗處方抗生素。需要完成整個療程的抗生素治療,否則容易復發。如果癤或癰已化膿潰爛,醫生會在無菌操作下切開病灶,引出膿液。引起癤的原因是什麼?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細菌,一般存活在人體面板或鼻腔黏膜表面,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如果面板被割傷或擦傷,細菌進入面板內部,感染一個或多個毛囊。人體免疫系統中的白細胞會抵禦、殺滅細菌。死亡的細菌、白細胞和面板細胞的混合物聚集起來,形成膿液,成為癤子。
當感染進一步擴散,出現了一組癤時,就形成了癰,這是一種更為嚴重的毛囊感染。
哪些因素會增加風險?以下情況會增加患病可能性:
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會使身體免疫力下降,抵禦細菌感染的能力也下降。熬夜、酗酒。貧血、營養不良。面板長痤瘡(痘痘)或溼疹。可能破壞面板對病菌的防護能力。癤有哪些症狀?初起為凸起的粉紅色丘疹,炎症向周圍擴散,形成硬塊,表現為紅腫熱痛,有時裡面還會長出毛髮。發生在某些部位,如鼻子或耳朵時,碰壓會很痛。數天後,癤頭出現黃白色點狀膿頭。脫落後排出膿液、膿血。可能滲出透明液體,或者結痂。多數為單發,少數情況下多發。如果多個相鄰毛囊被感染,炎症相互融合,形成一組癤子(也就是癰),還會出現更為嚴重的症狀:
受累範圍可達到 3~10 釐米。滲出膿液。發燒(38℃ 以上)。感覺不舒服、疲勞。癒合慢,形成瘢痕。癤會引起哪些併發症?大多數情況下,癤和癰並不會影響健康,但有些人會出現繼發感染:
蜂窩織炎。一種常見的面板感染,發生在面板深層組織,範圍較小,往往很疼。膿毒症。一種全身炎症反應,嚴重時可導致器官功能障礙和迴圈衰竭。這種情況較為罕見,但也更嚴重。心內膜炎。如何預防癤?使用溫和的沐浴液定期清洗面板。仔細清潔傷口(即使是很小的傷口)。補充營養、規律鍛鍊,增強免疫力。積極治療糖尿病。積極治療痤瘡、溼疹。少喝酒,不熬夜,作息規律。勤洗手。